一季度全市2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位列自治区十二个盟市第二位。
从旗县看: 11个旗县市区中有6个地区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集宁(13.8%)、察右后旗(12.9%)、察右中旗(11.8%)、四子王旗(10.5%)、察右前旗(10%)、化德(9.8%),其余5个地区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主导产业增速看: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呈现“四升二降”态势。其中,电力行业同比增长19.2%;冶金行业同比增长10.2%;化工行业同比增长21.1%;建材行业同比增长51.9%;农副产品加工业同比下降15.2%;装备制造业同比下降80.8%。
从产品产量看:我市重点监测的七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四升三降”,分别是石墨及碳素制品完成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17.5%;铁合金完成产量103.6万吨,同比增长18.8%;乳制品完成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44.7%;电石完成产量51.9万吨,同比增长10.8%;水泥完成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2.1%。饮料酒完成产量10156千升,同比下降7.5%;水泥熟料完成产量17.4万吨,同比下降37.2%。
从停产企业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停产企业47户(其中26户企业属季节性停产,21户企业非正常停产),较上月减少4户。
运行存在的问题:一是退规企业较多,规上企业规模逐年缩减。受市场、政策、企业自身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减少,制约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7年底我市退规企业达100户,再加上14户新入规的“小升规”企业,目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共231户,较去年同期减少81户。另外,增量增长缓慢,新增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难以形成有效推动。二是支柱产业生产不足,部分行业下降幅度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因季节性影响产值同比下降15.2%;装备制造业因缺少订单产值同比下降80.8%,其中锋电能源公司完成产值40.5万元,同比下降99.6%,太重新能源公司完成产值3400万元,同比下降68%。
下一步措施:一是推动新经济增长点入规。2018年全市确定34个新经济增长点,要形成跟踪推进机制,按时调度企业建设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建成投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造积极条件确保新经济增长点企业能够按计划投产入规。二是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分析。继续加大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力度,通过对工业经济增速、主要工业品价格、煤电油运以及重点监测企业生产运行及经济效益等指标情况的调度监测,及时掌握工业经济动态形势变化,预判工业经济走势;继续强化蹲点包联相关工作,形成市县两级包联机制,针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帮助解决。